遙想童年時期,編輯表弟約4、5歲,正值活潑好動的年紀,每到夏天常是玩得滿頭大汗,這時異位性皮膚炎就會出來打招呼。
印象中看著表弟想抓癢卻不能抓,總要趁大人不在身邊時大抓一頓的苦,至今仍印象深刻呀!在大抓一頓完之後,痛苦的才來,發癢、流血、結痂,三個步驟不停的循環。
許多民眾至皮膚科就診,病徵為皮膚乾燥、脫皮、發紅,醫生說這是濕疹;而皮膚上起紅紅癢癢的小顆粒,醫生也診斷為濕疹。
皮膚發炎、紅腫、脫屑等病徵都可以算是濕疹的一種,臨床上皮膚炎及濕疹可以說是兩個互換的名詞。嬰幼兒常出現的異位性皮膚炎、富貴手等等,也算是濕疹的一種喔!
而最常見的2大過敏性皮膚炎- 蕁麻疹、異位性皮膚炎,二者其實並不難診斷,但是症狀類似,導致民眾容易混淆。
2大過敏性皮膚炎
過敏性蕁麻疹
分為急性蕁麻疹及慢性蕁麻疹,慢性蕁麻疹一般來說會發作六週以上,非常惱人;而急性蕁麻疹,可能因為藥物、食物或者是蚊蟲叮咬有關,但仍有很高機率的蕁麻疹是找不到原因的。
症狀為:皮膚癢、有大面積的隆起斑塊(見圖一),斑塊表面稍微硬硬的。切記千萬不能抓,因為抓到哪斑塊就會紅到哪。
異位性皮膚炎
異位性皮膚炎與遺傳有關,是嬰幼兒常見的皮膚病,患者有時會合併有氣喘、「過敏性鼻炎」等其它過敏症狀。
患部與病徵會隨著年齡而有所不同,嬰兒時期的症狀通常會急性皮膚炎症狀,到了青年時期會逐漸演變成慢性皮膚炎症狀,而成年患者的症狀會逐漸緩解,僅有在過敏源刺激時會發癢而已。
症狀為:皮膚感到癢及敏感,特別在晚上睡覺時特別明顯。因為許多患者為幼兒,常常會因為太癢而抓患處,長久下來,便會形成苔蘚紋路狀(見圖二)。
如何預防過敏性皮膚炎?
方法一:避免食用容易引起過敏食物
如甲殼類海鮮(蝦子、螃蟹等)及堅果類(核桃、花生),亦或者是燥性水果(龍眼、荔枝、芒果等)都是常見容易引起蕁麻疹的食物。
方法二:日常皮膚照護
平時做適當保養且不宜過度清潔皮膚,洗完澡後可塗抹醫師建議的潤膚產品。
方法三:增強免疫系統
生活作息規律,避免熬夜或是日夜顛倒。保持心情愉快,降低給自己的壓力也是很重要的一步喔!
方法四:遠離過敏源
常見過敏原有塵蟎、灰塵、動物毛髮等,特別是「塵蟎」是所有過敏病症的頭號殺手。
可以到診所進行過敏原診斷,以便日後能避免接觸過敏物質。
方法五:打掃環境
勤打掃、保持環境整潔是很重要的一步,少用布質窗簾、地毯也是必要的,如此一來,可以避免灰塵堆積。
方法六:紫外線殺菌燈消毒環境
傳統的曝曬寢具方法有效,但寢具重量不輕,還得搬到室外曝曬,確實增加許多麻煩。現在,拜科技所賜,用紫外線殺菌燈也能達到同樣的效果!
根據許多國外研究團隊指出,照射UVC紫外線不僅能夠有效殺死新冠病毒,也能有效殺死常見的細菌和病毒,過敏兒的頭號殺手-塵蟎,也能一併殺死。
而上述提到的「令人安心的太陽味」,使用紫外線殺菌燈同樣能有此效果喔!
延伸閱讀:紫外線消毒燈如何殺死塵蟎和新冠病毒?
如何治療過敏性皮膚炎?
若單純只有皮膚乾燥的症狀,醫師會建議塗抹乳霜給予肌膚保濕劑,但若症狀惡化,則需要用藥物治療。
保濕劑(潤膚劑)
避免搔癢、苔蘚化、乾燥,使用無化學添加物的乳霜,並按照醫囑塗抹。
外用類固醇藥品
類固醇藥膏有消炎及止癢的作用,醫師會按照年齡、嚴重程度、病灶部位之不同,而給予不同強弱的藥膏。但使用這類藥品要遵照醫囑,若是長期使用會有毛囊炎及皮膚變薄等副作用。
[wptb id=2312]延伸閱讀:外用類固醇藥膏介紹與用藥指導
口服抗組織胺
口服抗組織胺Cetirizine – 是異位性皮膚炎最常使用的藥物,可幫助睡眠並且有效控制搔癢感。有些嚴重病況之病人甚至需要長期服藥,待症狀較穩定再逐漸減少藥量。
延伸閱讀:去敏定Cetirizine介紹
[wptb id=2311]
口服抗生素
發病時奇癢難耐,當病人因為抓癢而出現傷口並且細菌感染時,則需要使用抗生素。但需嚴格遵照醫囑,抗生素必須使用完療程再行停藥,否則容易導致病情反覆發作甚至惡化。